LA7688B的23脚外接的晶振BC481(503F5S)是行、场激励脉冲的源头,该晶振与内部振荡电路产生的32倍行频(32Fh)的振荡信号,先送到行分频电路,经分频后产生行脉冲信号,送到行扫描电路。另外在行分频电路还产生2倍行频方波信号,再送往场分频电路,分频后获得场频方波脉冲,经场缓冲电路放大后,从LA7688B的20脚输出,经R482、R453、C453、VD460送到场输出电路LA7837的2脚,作为场触发脉冲。
该机的场同步处理也是在LA7688B内部完成的。附图中LA7688B内部的T1是同步分离管,当视频信号中方向向下的同步信号到来时,T1发射极电位下降而导通,在T1集电极分离出复合同步信号。该信号经内部比较放大器1倒相变成正脉冲后分为三路:一路送往行扫描处理电路的AFC1锁相环鉴相器作为基准相位信号;另一路送往行一致性检测电路,检测行扫描是否处于同步状态;最后一路经积分滤波器1取出场同步脉冲信号,经比较放大器2获得边沿较陡的场同步脉冲,送到场分频电路,对分频后的场激励脉冲进行同步.
由于场激励脉冲的形成和同步均是在LA7688B内部完成的,且无外部元件配合,给维修人员造成无从下手的感觉,所以前维修人员干脆更换LA7688B试之,但故障未能排除,造成几次维修未果。
考虑到行、场脉冲均是通过LA7688B的23脚内外电路产生的32倍频率的脉冲分频后获得的,目前行同步良好,说明LA7688B的23脚外接的晶振BC481频率是准确的,外部输入的视频信号是良好的,内部同步分离电路工作是正常的,其故障点可能在内部场分频和场同步电路,但前维修人员已经更换LA7688B未果,判断故障在LA7688B的外部。
根据以往维修场不同步的经验,造成场同步不良的其他原因还有:视频通道的耦合电容器容量减小,引起从LA7688B的10脚输入的TV视频信号中频率较低的场同步脉冲经耦合后幅度不足,试用相同规格的电容器逐个与视频电路中的耦合电容器并联,场仍然不同步。考虑到TV信号中频处理电路不良,也会使同步信号畸变,引起同步不良,试用信号发生器从LA7688B的14脚输入AV信号,故障依旧。
后来仔细阅读该机工作原理,发现在LA7688B的内部和场输出电路LA7837采用了与以前电路不同的新电路模式。
一是在LA7688B的内部还设有50Hz/60Hz场频自动识别和控制电路,该电路用数字电路判别一个场同步周期内有多少个行频脉冲的方法,来识别场频是50Hz还是60Hz,并将识别结果由21脚输出,通过三极管V451(C1815)控制场输出电路LA7837的5脚电平,达到控制场幅度的目的。
二是在LA7837内部包含了与LA7688B的21脚功能相对应的50Hz/60Hz场频自动切换时场幅度稳定电路。当场频为50Hz时,LA7688B的21脚输出低电平,V451截止,发射极为低电平,LA7837的5脚也为低电平,LA7837内部场幅度控制电路工作于50Hz场幅度控制状态。当场频为60Hz时,21脚输出高电平,V451导通,发射极变为高电平,LA7837的5脚也为高电平,LA7837内部场幅度控制电路工作于60Hz场幅度控制状态,保持场幅度不变。
三是在LA7837内部包含了锯齿波发生器,只需外部输入场频激励触发信号。由过去的线性锯齿波输入型改为场频脉冲触发型。它的交直流负反馈以及场幅度、场线性调整均在集成电路内部完成,不必再返回偏转小信号处理电路。
根据以上与以前电路不同的新电路程式,重点检测50Hz/60Hz场频自动识别和控制电路。测量LA7688B的21脚电压和LA7837的5脚电压,果然出错。现收视的是PAL,50Hz信号,LA7688B的21脚本应为低电平1.2V,LA7837的5脚电压本应为低电平0.45V,可是该机LA7688B的21脚电压高达7.8V,甚至高于60Hz场频时的4V,LA7837的5脚电压也高达7.1V,看来故障在此控制电路中。将LA7688B的21脚与外电路断开,21脚电压恢复低电平,画面不再滚动,场同步恢复正常,但场幅度偏大,此时测量LA7837的5脚电压仍高达7V以上,将5脚外部的V451拆除,5脚电压也恢复低电平,场幅度恢复到正常状态。测量拆下的V451,用R×1k挡测量基本正常,当用R×10k挡测量时,其集电极与发射极,集电极与基极之间均存在30~50kΩ不稳定的漏电电阻。换之,故障彻底排除。其实如果只工作于PAL/150Hz状态,该管不安装也可以。
该机故障机理是由于场幅度控制三极管V451内部漏电,使其发射极和基极的电压均升高,引发了两种故障。一是基极高电压使LA7688B的21脚电压提高,对内部的场分频和同步电路产生影响,引起场不同步;二是发射极高电压使场输出电路LA7837的5脚电压升高,错误地工作于60Hz场频状态,引起场幅度增大。